在路上韩国版完整剧情介绍:第一节 科学概念生成与变化的一般特性
为便于讨论,先一般性地阐述科学概念的相关问题。
(一)基于客观知识的概念生成。如果我们是从文化进化的高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个或某些天才科学家头脑中的灵光闪现,也不是局限于某个科学共同体所创造的概念和知识体系,那么我们必然会设想某种不依赖于某些个体或某些群体的概念和知识体系的存在,以及这种存在的外化形态,即所谓“客观知识”形态。在这一形态中,我们或可窥视到整个人类科学发展的总体架构和基本脉络;而某种科学思想或发明的传播不过是这个庞大的概念和知识网络体系中的某个或某些概念的移动、连接、并置以及改变的结果。这是在一个巨大的思想圈层内部发生的事情。
我们不难理解如下事实:古汉语“重”为物体轻重之“重”。《说文解字》曰:“重,厚也。从壬,东声。凡重之属皆从重。”[2]从该字的含义来看,物体之为“重”应与厚度、密度有关。因而这个字兼有“重量”的“重”(zhòng)和“重复”“重叠”的“重”(chóng)两种读音和两种含义。后者意谓密度大。人们仅通过汉字“重”便可以了解到古代物理思想中有关重力和质量的某些概念。与之相似,牛顿在他的经典力学体系中提出的“质量”概念(这一概念不仅指出质量等于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而且还指出质量与重量成正比),不会因他的去世而消失。因为,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他的著作而掌握这一重要概念。这实际上涉及概念与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相对)的关系问题。
相关影视:在路上韩国版完整